rss
email
twitter
facebook

2004年9月3日

網路佳文:修道人

以下轉錄自pchome電子報-講義堂幸福報 2004-9-1
【幸福饗宴】
‧修道人

文/石永貴

「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;晚風拂柳笛聲殘,夕陽山外山。天之涯
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;一斛濁酒盡餘歡,今宵別夢寒。」

這是李叔同(一八八○~一九四二)根據奧德韋曲而填詞的《送別》。

李叔同的本名是李息霜。他的一生真是多采多姿。身兼「藝術家李叔同」
與「弘一大師」兩種身分,在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俱有非凡的成就。

李叔同早期曾留學日本,精於藝術,尤其擅長詩詞篆刻,桃李不少。他的
作品,有深厚的哲理,這可能與他後來在佛學的成就有關。林百里所收藏
的一幅字:「不智之智,名曰上智,不巧之巧,名曰上巧。」就有無窮的
含意。

儘管李叔同在藝術方面已達到如此高的造詣,日後化身為弘一大師的他,
在佛學上更是登峰造極,使世人幾乎忘記了李叔同在音樂藝術的成就。

弘一大師的成就,不只是精通佛學、深明真道,而是走進社會,關心民眾
,真正做到「將人間苦難一肩挑」。民國二十年前後,國難當頭,他走出
佛堂,本著「救國不忘念佛,念佛不忘救國」的理念投入抗敵的行列,此
番作為對社會影響至深且鉅。現今佛教在台灣日興月盛,其事業深入社會
各個角落,弘一大師的思想與言行,是有一定的影響。

數十年後,星雲走出了一條佛光之路,跳脫了傳統佛教之保守形象,而成
了以佛教為本的現代事業。其特色是重視人才,振興文教,深入民間,邁
向國際。

永芸法師就是典型的佛光人才。她經過多年革命才離開家,投入佛門,做
了修道人。靠著毅力與苦行,她成就了自己,也成就了佛光文教事業。這
是因為「永芸有著不畏艱難,勇於承擔的性格」。

所謂修行,不是俗人想像中的吃齋念佛,而是與凡人有同樣機會,成就一
番事業。「寫作」就成了永芸獨門修行的功課。

永芸人在佛門,心在社會。她橫跨兩個世界,大小征戰無數,所憑藉的就
是一枝筆。永芸自一九九三年以來密集寫作,陸續出版了《與永恆對唱》
、《夢回天台遠》、《靈山月色》與最近出版的《過關》等書。所寫的自
然與她的佛教生活有關,但更多的是對於社會與生活層面的描寫與心得。

另外一方面,佛光艱難的工作、開天闢地的事,師父都交給她去做。她主
編過《覺世旬刊》、《普門雜誌》,主持過佛光出版社,參與人間衛視經
營大計,現在是《人間福報》社長。

永芸雖然是佛門弟子,但她也是一個人,也有受不住毀謗而心灰意冷的時
候,甚至也有業績衝拚的負擔,所以她自己說:「我有點像武則天、慈禧
,殘酷、霸道。」

其實,永芸是一位心地善良,才氣縱橫的奇女子。她每日的工作量及產能
,何止異於常人,簡直就勝常人千百倍。嚴格而言,永芸並無凡人的環境
,但她的成就,得利於機會,肯拚與專注的精神,乃能人在佛門,而成就
人間世。

唯願各宗教、團體都能將小愛化為大愛,將愛心延伸至整個社會,使人人
得福。

  • 留言者: 惠敏
  • Email: wen32043@YAHOO.COM.TW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2-21 14:54:17
心有佛光 大悲大願
造福社會 但求心安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